高雄市師大攝影學會

    註冊 |登錄

    高雄市師大攝影學會論壇討論區 › 查看主題
    公告:最新攝影課程開始招生

    22855

    查看

    15

    回覆
    返回列表
    樓主: 楊勝仲

    Rank: 6Rank: 6Rank: 6Rank: 6Rank: 6Rank: 6

    7#
    發表於 2010-12-17 23:04 | 只看該作者
    回覆 小輝 的帖子


    有道理

    TOP

    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

    6#
    發表於 2010-12-17 22:52 | 只看該作者
    勝仲哥一般消費型數位相機大多是180dpi或240dpi為主
    在螢幕上觀看都足夠,沖洗相片店家會幫忙調整,一般大眾不會去了解這些解析度
    1200萬畫數影像放大到40-50吋,還是要用ps插補點,如果近看還是會有顆粒感,
    只是觀賞這麼大張的圖片,你還是需要遠一點的距離才能夠欣賞全圖
    你的問題我在好幾年前也有過這樣的迷思,其實千萬畫素的像機已經非常夠用了!
    試想40-50吋的相片我們沖洗的機會真的不多!!
    白雲沒有翅膀,但是有風帶領;而我的雙眼也無翅膀,卻有一台相機引我而行。

    TOP

    Rank: 6Rank: 6Rank: 6Rank: 6Rank: 6Rank: 6

    5#
    發表於 2010-12-17 22:40 | 只看該作者
    回覆 小胖 的帖子

    感謝小胖哥的解惑。
    如果拿G11(180dpi)拍的1000萬pixels的檔案,
    去300dpi的機器洗相片,
    理論上只能洗 12 X 9 吋大小左右,
    如果照180dpi則可以洗 20 X 15 吋的相片(相片品質變差),
    Canon為何要這樣設計呢?奇怪?

    TOP

    Rank: 6Rank: 6Rank: 6Rank: 6Rank: 6Rank: 6

    地板
    發表於 2010-12-17 22:26 | 只看該作者
    本帖最後由 楊勝仲 於 2010-12-17 22:53 編輯

    回覆 小輝 的帖子


    小輝哥果然厲害!
    這麼說來,G11採180dpi是有點"偷吃步"囉!
    以會裏常常有沖洗放大到30~40吋的相片的需求來說,
    大部分人的相機都只有1200萬像素而已,
    若不考慮接圖,以單張影像輸出來說,
    要調整到怎樣dpi的解析度,或說洗多大的相片,才不會有粗粗的顆粒感(微觀的馬賽克)
    呢?


    TOP

    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Rank: 8

    板凳
    發表於 2010-12-17 22:01 | 只看該作者

    數位相機拍的檔案和解析度(dpi)有何對應關係

    數位單眼相機拍攝出來的通常有分180dpi240dpi300dpi 一般消費機也有分180dpi240dpi

    影像解析度和像素尺寸的關係

    舉例說明:

    同樣是800 x 600的像素尺寸,一個解析度是72dpi、一個解析度是350dpi 應該怎麼計算它們的像素數量? 另外,一個像素尺寸是1024 x 768、一個像素尺寸是800*600,解析度都是72dpi 它們的像素數量又個別是多少呢?

    800 x 600 480,000個像素,也就是 800 x 600 = 480,000(48萬畫素) dpi無關,但是可以一提的是ppi(Pixel Per Inch),也就是指每英吋有多少像素, dpi是使用在印刷上的單位,也就是列印出來的尺寸參考的單位, 通常與文件(列印)尺寸放在同一類。

    ppi是使用在眾多電子媒體上,也就是螢幕上所看到的尺寸, 以螢幕顯示尺寸 1024 x 768 像素而言,800 x 600 像素只佔螢幕畫面約五分之四, 並不會充滿整個版面,這是因為螢幕顯示解析度是72ppi
    而正確的說法,72dpi是在MAC(麥金塔)作業系統上的螢幕顯示解析度, PC上的,更精確的說Windows上的螢幕顯示解析度是96dpi 而這兩種解析度,都適用在所有電子媒體上,如:

    液晶螢幕、液晶電視、投影機、VCDDVD、動畫影片...等等。

    換言之,以PC螢幕為例,您的螢幕如果是17吋,所以最高可以產生 1600 x 1200 的顯示尺寸, 公式就是:寬度17 x 96ppi = 1632,等同於 1600 x 1200 UXGA等級, 也就是說這一款螢幕最高可以顯示完整顯示192萬畫素(1600x1200=1920000)的相片, 不需要使用放大鏡來放大檢視,如果是超過192萬畫素的照片,依然要使用放大鏡來放大檢視。 所以,最後使用公式:影像寬度像素值 x 影像高度像素值 = 影像總像素值

    1024 x 768 = 786,432(78萬畫素)

    800 x 600 = 480,000(48萬畫素)
    另外提供一對照表,數位相機總像素換算:

    30
    萬畫素     
    640 x 480
    48
    萬畫素     
    800 x 600
    78
    萬畫素     
    1024 x 768
    100
    萬畫素 
      1280 x 960
    200
    萬畫素   
    1600 x 1200
    300
    萬畫素   
    2048 x 1536
    400
    萬畫素   
    2240 x 1680
    500
    萬畫素   
    2560 x 1920
    600
    萬畫素   
    3072 x 2048
    800
    萬畫素   
    3360 x 2460
    1000
    萬畫素 
    3648 x 2736
    這樣解釋應該OK

    如何變更解析度

    72dpi變更成300dpi的目的,是為了要符合印刷所需的解析度需求。
    舉例:在Photoshop中,變更解析度在影像>影像尺寸內,在設定時, 必須先將「影像重新取樣」的功能關閉,再將解析度的數字72改為300 之後再將「影像重新取樣」的功能開啟,按下確定即可。

    但是特別要注意的是,當變更解析度完後,要注意看文件尺寸,文件尺寸是印刷出來的尺寸,舉例說明:

    一張使用200萬畫素相機拍攝的照片,解析度為72dpi時, 文件尺寸是 56.44公分 x 42.33公分,使用印表機需要A44倍大紙張列印; 而將解析度變更成300dpi後,文件尺寸會縮小到13.55公分 x 10.16公分, 使用印表機還印不滿一張A4

    印表機印出300dpi的圖檔所看到的大小就是印刷出來的大小, 72dpi的圖檔不能直接作為印刷用,一定是會變成馬賽克, 必須變更成300dpi,因為印刷用的圖檔必需是高密度的像素, 1平方英吋內有5184個像素(72dpi),跟1平方英吋內有90000個像素(300dpi) 一定是300dpi的密度高,而且印刷就是要這種密度。

     ※72dpi72像素 x 72像素 = 每平方英吋 5184 個像素

     ※300dpi300像素 x 300像素 = 每平方英吋 90000 個像素
    記得,必須先將「影像重新取樣」的功能關閉,再更改解析度數字, 不然圖片一樣是會出現馬賽克,而Photoshop放大圖片,在放大1.3倍內是安全值, 所以 2000 x 2000 像素,可以安全放大到 2600 x 2600 像素,再大就開始模糊, 嚴重就會開始出現馬賽克

    白雲沒有翅膀,但是有風帶領;而我的雙眼也無翅膀,卻有一台相機引我而行。

    TOP

    Rank: 4Rank: 4Rank: 4Rank: 4

    沙發
    發表於 2010-12-17 18:42 | 只看該作者
    本帖最後由 小胖 於 2010-12-17 18:50 編輯

    依小弟現有的知識當中來回答大哥你的問題,我是覺得跟相片放多大沒有啥關係,應該是跟沖洗的機器有關係,DPI是相片解析度,我舉例來說:一張200萬畫素用300DPI洗出來跟180DPI洗出來,一樣洗出4X6尺寸的相片就會有差別了,因為解析度的不同會有所差異,目前以我所知大部分的沖洗店的沖洗機器大部分都是300DPI,目前NORIPSU的沖洗機器可以洗到320DPI,以上是小弟的拙見,如有錯誤請指正~

    TOP

    本網站主機代管於捕夢網

    Designed by Solane

    高雄市師大攝影學會 |聯繫我們

    GMT+8, 2024-6-17 20:04, Processed in 0.076217 second(s), 9 queries.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1

    © 2001-2010 Comsenz Inc.